安徽科技項目申報資訊
2025年合肥廬江縣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申報條件補貼+流程要求
2025年合肥廬江縣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申報條件補貼+流程要求整理如下,需要咨詢申報的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您解答輔導!
免費指導熱線:19855109130(可加v)
深耕項目申報行業12年,沉淀了豐富的政策資源、企業資源、項目資源,形成了獨有的實戰實操模式和大量的成功案例。除了全力打造自身專業項目團隊外,相較同行業最大的優勢,在于我們有各個流程階段的人員,分工明細,細致化;想要咨詢任何項目申報的都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你做免費項目規劃。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2023—2025年)規劃實施方案》,切實提升我市糧食單產水平,不斷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根據省、市有關部署和工作要求,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合肥廬江縣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申報總體要求
以持續提升糧食單產水平為目標,聚焦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以環巢湖一級保護區為重點區域,以種植業“四新”技術、新型微生物菌肥等集成為主攻方向,統籌使用產糧大縣、一級保護區綠色生產等中央、省和市級項目資金,集成“土、種、肥、水、藥、機、管”等生產要素,集中試驗示范新品種、新裝備、新技術、新模式等“四新”技術,攻克制約糧食單產的技術瓶頸,帶動大面積單產提升和均衡增產,進行化
肥農藥減量水稻綠色生產,促進農業增綠、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二、合肥廬江縣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申報目標任務
全縣建設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示范區0.5萬畝,其中,一級保護區內0.35萬畝,其他區域0.15萬畝,一級保護區與其他區域面積之間可適度調整,資金與總任務不變,建設核心示范基地1—2個,力爭示范區單產比當地平均水平提高5%以上。
三、合肥廬江縣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申報建設內容
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示范區以覆膜機插秧技術、新型生物菌肥為基礎,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示范區要設項目對照區,核心示范基地單獨或組合集成的技術不少于6種,輻射帶動區不少于2種。
核心示范基地單個面積500畝左右,優先支持具備智慧農業應用場景的區域開展“四新”技術集成。在省級指揮田和精耕細作示范點、水稻綠色高產高效行動項目、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農作物生產高標準全程機械化綜合示范基地、高產競賽區等省級項目,以及市級的水稻高標準
全程機械化綜合示范區等項目實施區域要安排“四新”技術集成示范,且單個面積原則上不得少于100畝。其他無省市相關項目統籌的,單個面積原則上不得少于50畝。
四、合肥廬江縣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申報補貼對象
具有一定糧食種植規模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和國有農場等經營主體。
五、合肥廬江縣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申報資金安排
(一)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示范區0.5萬畝,安排補貼資金109萬元。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示范基地可整合各類涉農項目的基礎上疊加補貼,但對“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機插秧”單項技術應用,各類涉農項目疊加補貼核心示范基地建設標準不超過500元/畝,輻射帶動區建設補貼標準不超過330元/畝。基地在一級保護區內的,市級補貼全生物降解膜200元/畝左右,可統籌其他“四新”技術如機插秧、微生物菌肥、納米農藥等項目,并由一級保護區綠色生產等項目資金合并支出。基地在一級保護區外的其他區域,開展“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機插秧”
一體化作業的,在優先補貼一級保護區后的結余資金同比列給與補貼,但不高于260元/畝,集成的其他“四新”技術由相應省市級以上項目資金支持合并支出。
(二)安排專家技術服務指導經費10萬元,支持縣級技術集成指導專家組開展技術指導、召開培訓會、現場會及觀摩會期間的差旅食宿費、材料費、人工費、試驗結果評價專家費等。為強化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示范區的技術指導,縣級依托市縣農業行業首席專家暨工作室、
省級指揮田和精耕細作田技術團隊,成立縣級技術集成指導專家組,研究制定技術方案,并向市局報備,同時開展實地技術指導和試驗結果評價。
六、合肥廬江縣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申報流程
(一)遴選主體。各鎮(臺創園、街道)按照區域布局和建設內容的要求,突出糧食生產區域和規模優勢,選擇交通方便、地塊平整、土壤肥力均勻、灌溉排澇條件好,并具有一定糧食種植規模、技術,積極性高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和國有農場等
經營主體實施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驗示范。將遴選主體的名稱、種植地點、種植面積等基礎信息于4月17日前報縣農業農村局備案。
(二)簽訂協議。示范主體自愿與具備“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機插秧”一體化服務能力的單位簽訂作業服務協議。使用的全生物降解農用地面膜按照市場化原則,自愿與不低于《全生物降解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T35795-2017)》有關要求,提供國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并出具相關質量承諾函的全生物降解膜的供應商簽訂購置協議。作業主體選用的農業機械應能一次完成地膜覆蓋、鎮壓、膜邊覆泥和插秧作業,能滿足《水稻插秧機實驗方法(CB/T6243-2017)》《水稻覆膜插秧機(JB/T14286-2022)》相關要求,并與設備提供商簽訂相關協議。作業主體采用農業用北斗終端采集覆膜機插秧作業信息,相關數據接入市農機社會化服務平臺。農業機械生產企業能積極配合示范主體開展試點示范,提前實地實景試機,展示機械施工效率,保證足夠的覆膜插秧機周轉。其他技術集成項目按原技術質量標準和要求執行。
(三)主體申報。項目實施達到驗收申報條件后,示范主體向所在鎮(臺創園、街道)提出驗收申請,并提交2025年廬江縣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點項目審核表(附件5)、全生物降解膜購置協議、全生物降解膜相關質量承諾函、國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覆
膜機插秧作業協議、種植田塊影像圖或平臺作業信息、示范區展示示范標識牌照片、示范區的日常田間管理、覆膜機插秧作業流程的田間照片、
鎮級(縣級)測產報告、示范主體信用等相關證明材料。示范主體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合規性、完整性負責并出具承諾書,不得重復申報。
經所在鎮(臺創園、街道)驗收審核后及時向縣農業農村局提出縣級復核申請。
(四)縣級復核、兌現資金。縣農業農村局抽取相關專家或委托第三方對申報材料進行復核驗收,并將結果在縣政府網站公示5天,公示無異議后,依據復核驗收結果按程序兌現補貼資金。
七、合肥廬江縣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申報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農業農村局加強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工作領導,成立縣級技術集成指導專家組,安排專人負責,加強技術支撐,
科學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局農機、種植業、科教、農技推廣等部門密切合作,共同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二)加強項目管理。示范主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向縣農業農村局報備,并開展作業面積核查。示范主體可設立相同品種和田管水平的對照區,對節本增效明顯的示范主體,縣級可統籌資金給予獎勵。要全面公開相關信息,主動接受監督,嚴防虛報作業面積、降低作業標準、
套取補助資金等現象發生,做到項目實施全過程公開透明。
(三)嚴格時間節點。各鎮(臺創園、街道)及相關單位要嚴格把握項目各時間節點,抓緊推動項目各階段任務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以早稻、再生稻等生產形式為優先,合理兼顧其他茬口,單季稻覆膜機插秧需在6月10(含)前完成。3月底前,各鎮(臺創園、街道)將遴選
示范主體名單,簽訂示范合同(協議),明確作業地塊和面積、作業時間、質量要求及相關責任等,作業合同(協議)并報送縣農業農村局備案。4月至10月底在項目實施期間,縣級農業農村局要加強對示范主體的指導與服務,幫助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指導按合同(協議)規范履約,適時開展舉辦培訓班、觀摩會,并做好總結宣傳工作,確保項目順利有序推進。11月底縣級組織專家完成項目總結驗收,開展項目資金結算,項目實施每個重要環節應有相關記錄或照片,作為驗收結算依據。
(四)加強宣傳總結。縣鎮兩級要做好區域種植業“四新”技術集成工作的宣傳和指導,實施田塊地頭應樹立明顯的展示示范標識牌(見附件9)。進一步完善優化技術集成路線,重點宣傳技術集成相比其他種植方式的生產、生態優勢,組織開展評比活動。加強技術集成在提升水稻產量和品質,減少除草劑、種子、化肥、農藥和灌溉水的使用量,且對環境無污染等方面優點的宣傳,符合水稻高產高效綠色栽培技術
要求,在不同生育期舉辦技術培訓班、現場觀摩會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社會共識,擴大示范效果。項目實施結束后,縣農業農村局要及時開展項目驗收、兌付資金、總結自評,并書面報送市農業農村局。
關于以上政策講解,大家還有不懂的問題嗎?還有疑問嗎?有疑問可以免費咨詢。
我們專業做項目申報12年,包括科技口、工信口、發改委、文旅口、商務口、農業林業口等等,具體有:
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軟著專利等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評價、工業設計中心、非遺、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綠色工廠、大數據企業、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各類標準、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學技術獎、規上、老字號、新產品、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注銷、工商辦理、股權融資、百度關鍵詞排名等等;企業不知道可以申請哪些政府補貼項目的都可以找漁漁為您做個免費項目規劃。
漁漁在線指導,免費咨詢:15855199550,微信同號,歡迎前來交流。